吉林省博物院专家开讲!揭秘文物复制背后的科技密码与艺术匠心
每一件文物都承载着时光的印记,但岁月也使其变得脆弱。文物复制,便是赋予这些瑰宝“第二次生命”的艺术。它并非简单的模仿,而是通过精湛的传统技艺与前沿科技,为珍贵原件创造一个可以“行走”于世的“分身”。本节课将带您一同探索,复制品如何让历史得以休憩与延续,又如何化
每一件文物都承载着时光的印记,但岁月也使其变得脆弱。文物复制,便是赋予这些瑰宝“第二次生命”的艺术。它并非简单的模仿,而是通过精湛的传统技艺与前沿科技,为珍贵原件创造一个可以“行走”于世的“分身”。本节课将带您一同探索,复制品如何让历史得以休憩与延续,又如何化
首批发布的50部作品包括新石器时代七孔骨笛、夏代镶嵌绿松石兽面纹铜牌饰、周代大克鼎、秦代铜车马、汉代长信宫灯、唐代八曲葵花形螺钿铜镜、宋代汝窑天蓝釉刻花鹅颈瓶、元代青花萧何月下追韩信图梅瓶、明代《坤舆万国全图》、清代广彩人物纹大碗等。超高清技术带来全新视觉体验
1900年,不足2万兵力的八国联军踏破北京城门时,他们或许想不到,这场看似“征服”的掠夺,实则暴露了一个历史真相——他们烧抢的紫禁城、圆明园,以及其中超1300万件文物(25万件被抢、1000万件以上被毁),几乎全是明朝300年积攒的文明遗产。清朝近300年统
当天,封面新闻记者在现场看到,古墓所在位置为致江路桥至S305线道路新建工程工地内,古墓四周已经拉起警戒线,禁止人员出入。
最近几天,主持人刘芳菲携陈佩斯、朱时茂参与文化直播节目《芳菲的文明之旅——寻访山西古建筑》,先后探访了位于晋南运城解州的关帝庙及万荣的后土祠,解读古建智慧与文化根脉,运城的古建筑真的很丰富。
文物是历史的“活化石”,承载着历史记忆和文化脉络。今年以来,玉门市昌马镇持续深化文物保护工作,多管齐下加大文物保护力度,严格落实“保护优先”的要求,对镇域内各级文物点开展安全巡查,推动落实文物安全责任,筑牢文物安全底线。
作为2025长江文化艺术季的重磅活动,“璀璨长江”文博系列展首展近日在湖北武汉启幕。来自长江流域近40家文博单位,携160件(套)沉睡千年的高颜值长江文物惊艳亮相。展览以创新的展陈方式、多样的传播路径,让古老的长江文明在当代焕发新生,也为未来持续注入深厚的文化
近日,唐朝宰相张九龄夫人墓在陕西西安被发现引起人们关注此前,考古人员借助科技手段在兵马俑身上发现100多枚工匠指纹印痕而在宝鸡周原遗址甲骨文上刻着已知最早的“秦人”二字……这样的考古发现在陕西这片土地上从未停止三秦大地历史悠久,人文荟萃汉风唐韵在此传扬文化传承
在商业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,商场美陈设计已成为吸引顾客、提升商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。武汉大悦城「文物出逃计划」商场活动美陈,凭借独特的开启出逃计划,咸鱼翻身区、玩乐钟勿扰区、随心所玉站……8大展区和1个文物慢闪店,结合荆楚顶流文物的美陈设计,带来超有趣的打卡互动体
2025年10月28日,由民族文化宫指导,内蒙古自治区民族事务委员会主办,内蒙古自治区少数民族古籍征集研究室、内蒙古自治区地方语言文字研究应用中心、内蒙古自治区图书馆、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科学院图书馆、乌兰察布市民族事务委员会、乌兰察布市文化旅游体育局承办的内蒙古
池州,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。文物是池州地域文明的“活化石”,更是其千年历史的具象见证。即日起开设专栏《文物里的池州》,展示最具代表性的文物,解读这些璀璨群星背后的文化密码与历史记忆。敬请关注。
清洗,是与人类生产生活实践关系十分密切的行为。我们对于清洗都不陌生,因为我们每天都要洗脸、洗碗、洗衣服、擦洗家具、拖地。在工业生产中,仪器设备、交通工具、建筑物等外表面的污渍、破损油漆、锈蚀等需要定期去除。可以说,清洗无所不在,是维持我们生活和生产秩序的基础环
西汉、东汉合称汉代,历时407年。陶俑作为与墓葬制度联系紧密的俑像,是汉代雕塑艺术中的重要门类。战国时期,随着殉人制度的衰落,陶俑替代了殉人陪葬,最著名的秦始皇兵马俑,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。汉代俑像与气势磅礴的秦俑相比,体现的是一种细腻的风格,塑造的是社会各阶
从一座森严的帝王宫殿,到一个年销售额超过15亿元的文化超级IP;从红墙之内的历史遗迹,到走向世界的“数字故宫”——故宫博物院用一百年时间,完成了从“文物宝库”到“品牌现象”的深刻转型。
但它们很多并不是平常买来就放的那种东西,很多是通过不平等的条约、现场分配,或者在拍卖、走私的链条里流出来的。现在关于归属的争议还在,追索案一边打官司,一边走外交,法庭和大使馆两头都在忙活。
作为全国第五届隶书作品展的配套学术特展,此次展览精选122件跨越秦汉至明清的碑帖拓片珍品,以“传承汉隶正脉”为核心,串联起隶书艺术的千年演变史,不仅为全国书法界奉上一场学术盛宴,还让新乡文化底蕴在新时代焕发光彩。
国家博物馆的数字文物库上线三年,后母戊鼎的每一道铸造纹路都能在手机上放大十倍观看,但你点开陶鹰鼎的3D模型,内壁那个曾被无数人认定为“借”字的痕迹,早已模糊得像被时间擦掉的铅笔草稿——它从来就不是字,而是一道窑火偶然留下的裂痕。
2025年9月,徐州有个叫李某的人被起诉了,他对外说自己是非遗传承人,常去参加考古会议,跟博物馆的专家一起吃饭聊天,可背地里他带着一帮人用炸药炸汉代王陵,就为把墙上的画像石撬下来,那些石头本来是国家一级文物,结果被硬生生砸下来,十七块全毁了,他说是在修复,其实
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,用好文物资源,讲好抗战故事,青岛市文化和旅游局开设“抗战文物诉说红色历史”专栏,从这些珍贵的文物中,聆听历史回声,赓续英雄血脉,传承红色文化。
2024 年春天,陕西乾陵的考古工地上出了个大新闻 —— 陪葬坑深处竟藏着一间密封的密室!当考古队员小心翼翼撬开最后一块石板时,满室的文物让在场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,这其中最打眼的,是一个鎏金铜边的梳妆盒。